【那個傳說中的金杯理論!】評估咖啡品質的黃金標準和他們的風味
大家常說的金杯理論(Gold Cup)最早是由 SCA (咖啡精品協會)提出,這個著名的金杯理論,探討如何評估一杯咖啡的品質,這對於咖啡愛好者和整個產業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其建立了一個易懂、好溝通的標準。
但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好好來了解金杯理論到底在現在多變的咖啡市場中還適不適用,在最後,提供你行者特別製作的簡易版九宮格,讓你即使沒有量測工具也能知道自己手上的這杯咖啡泡得好不好。
【咖啡界的聖經:金杯理論是什麼?】
根據 SCA 的定義,金杯是指「濃度與萃取率落在一定區間的咖啡,其風味與香氣均衡且濃度適合品飲,不會有過多的負面風味」。金杯理論將一杯完美的咖啡分為二個部分:萃取率與濃度。隨著萃取率與濃度的變化,每個部分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品質,而將它們結合起來就能夠創造出一套萃取系統。
為了方便大家溝通,該協會建立了一套名為「咖啡沖煮控制表」(傳說中的九宮格),大概就是落在理想區間的範圍內就會是一杯不難喝的咖啡。而這個區間的數據如下,大家可以參考(注意!每個國家的協會規範可能有所不同):
-
萃取率介於 18%~22% 之間
-
咖啡濃度介於 1.2%~1.45% 之間
精品咖啡協會認為,在理想區間內的咖啡,萃取的程度是剛剛好的,所以咖啡不至於太難喝,同時也以「萃取率」及「濃度」大致劃分出咖啡中「發展不完全、過度萃取、濃度低、濃度高」等九區塊,讓大家能夠以數據監測的方式對應到沖煮做出調整。例如:萃取率超過22%時,可能會帶出過多後段物質導致苦味,就可以改變手法降低萃取程度。
- - -
【要怎麼才能沖出一杯「金杯咖啡」呢?】
為了實現金杯,需要控制一系列的參素。咖啡師首先需要記錄咖啡的沖煮參數來建立基準沖煮。接著要使用儀器測量並計算出咖啡的萃取率及濃度,了解到自己的咖啡落在哪個區塊後,再針對想調整的部分進行溫度、沖煮時間、研磨刻度等調整,並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萃取與濃度區間使用金杯圖表調整風味可能會花點時間,但這是理解自己沖煮架構很好的訓練工具。
透過確保調整哪些參數可以影響到濃度與萃取率,就能夠針對自己喜愛的風味來做調整,並確保每杯咖啡的品質相同,咖啡店也能進行品質控制。另外,控制圖對於新咖啡師來說也是一個寶貴的培訓工具,因為它可以幫助他們發展沖煮技能並深入了解沖煮過程。
- - -
【運用金杯理論要注意的事情】
因為會影響咖啡品質的因素很多,不僅僅是沖煮的過程,像是咖啡豆的產地品種、烘焙程度、水質軟硬,都會影響咖啡的風味。當我們還是新手的時候,使用咖啡沖煮控制圖,可以有效地提升沖煮能力。但如果沖煮技術愈來愈熟練,其實標準是可以主觀調整的。
尤其金杯理論是由精品咖啡協會提出的,所以換了一個國家、地區或協會,可能這個標準就會有所改變(找到的圖有不同版本就是這個原因)。你喜歡的風味也不一定會落在這個區間,所以説盡信書不如無書,但這些無數可控制、不可控制的變因,就是咖啡世界很迷人的原因之一!
- - -
【行者特製超好懂金杯九宮格】
為什麼上面説標準參考參考就好呢?其實萃取率的量測是需要一套公式計算,且須搭配儀器測量,這對在家中沖煮的你來說其實有點太過複雜且不便,所以行者繪製了一張圖表,讓大家在家中能利用自己的感官能力測量金杯理論的區間,幫助我們調整到自己喜歡的味道!
上圖左半邊的就是萃取不足的風味,可以在家煮出來對照看看是不是有喝到喔!
也許會有朋友有疑問:那這樣數據到底是多少啊?我要怎麼確定我的感官是對的呢?其實在行者的經驗中,同樣的咖啡豆,很多時候好喝的咖啡並不一定真的會落在理想區間,理論之所以為理論是因為他傳授的是一套邏輯,咖啡沖煮出來後喝的還是我們而不是儀器,而且數據的東西其實可以很簡單的用手法去修改,所以大家還是要相信自己的感受喔!
總之,金杯理論是一個很好的指南,搭配咖啡沖煮控制圖,可以幫助咖啡愛好者和咖啡業了解如何品嚐一杯高品質的咖啡,及需要改變哪些參數來調整風味,也可以讓咖啡師實現更好的沖煮成果的一致性,確保每杯咖啡達到所需的口感和品質標準。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金杯理論喔。
線上選購咖啡豆、耳掛包
跟著行者一起簡單沖咖啡
-
新註冊會員贈送「100元購豆購物金」
全台唯一咖啡香氣擬人化
-
回購率70%以上的熱銷好評
-
精準描述風味 感官超進步
-
獨家手沖參數 沖煮沒問題